网站链接: 农连通 |我要发布 |盐城思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盐城名特优农产品展销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 农业资讯

未来谁种地,怎么种好地?应对劳动力短缺、老龄化,智慧农业还有这些挑战

2023/2/7 10:13:02

5G、北斗导航、遥感技术、无人机、农业传感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正越来越多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以智慧农业为主要表现形态的农业智能革命已经到来,智慧农业也已成为各国现代农业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未来农业发展的新业态。2023年1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新基建…

5G、北斗导航、遥感技术、无人机、农业传感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正越来越多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以智慧农业为主要表现形态的农业智能革命已经到来,智慧农业也已成为各国现代农业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未来农业发展的新业态。


2023年1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新基建蓝皮书:中国新基建发展报告(2022)》。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富强称,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能建造、工业互联、智慧社区、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的转型实践和数字生态的营造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探索。
关于重点领域之一的智慧农业,该报告的一份子报告《智慧农业:县域农业经营数字化发展研究报告》(下称《县域农业报告》)称,我国农业现代化已取得重大进展。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技术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了72%。这些都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县域农业报告》撰写人、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贾大猛分析称,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农村老龄化率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同时,实际耕作农民的平均年龄也在不断提高,大量年轻人不愿继续种地。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业生产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发展智慧农业是应对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路径。”
《县域农业报告》援引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对“智慧农业”的定义称,当前我过农业迈入了数字化的新时代,农业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即智慧农业。“智慧农业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已经成为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智慧农业包含两条主线:一条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充分融合,使农业全生命周期都实现可控,从而达到自动化、智能化,乃至无人化;另一条是,为实现智慧生产而必须准备的一些要素,比如要有适应的作物生产技术,要提前做好农田整治等。


近年来,我国在智慧农业发展方面展开了系列部署,实施了一大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农业专家系统、农业智能装备、北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等智慧农业科技取得了突破。此外,2021年2月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成立,标志着我国数字农业发展进入加快推进实施阶段。与此同时,随着农业经营网络化的发展,电商、直播、私人定制等新产业、新业态逐步发展。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2021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下称《2021年评价报告》)显示,农产品网络销售占比排名前10位的省份分别为浙江(37.5%)、江苏(26.6%)、安徽(19.9%)、上海(18.8%)、陕西(18.7%)、宁夏(17.4%)、江西(14.8%)、福建(14%)、四川(13.5%)、山东(12.9%)。

“未来全球智慧农业的发展有三大趋势:一是大数据技术渗透农业全产业链;二是智能化装备广泛应用;三是无人化、少人化迅速发展。智慧农业在有效解决我国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时,将倒逼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二者相辅相成。”《县域农业报告》称。


从总体看,我国农业数字化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2021年评价报告》,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仅为22.5%,这一比例主要是靠相对易于推广的信息技术支撑的,如果与美国80%的大农场实现了大田生产全程数字化、平均每个农场拥有约50台物联网的设备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县域农业报告》分析了存在的几点具体问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薄弱;智慧农业技术有效供给不足;智能农机装备水平低;农业大数据综合应用及管理水平较低;智慧农业技术人才缺乏等。“智慧农业发展需要生物技术、农学、信息科学、农机装备等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当前科研人才还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校中,交叉学科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较滞后,与农业发展的实际缺口较大。此外,当前针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信息化技能培训不足。”
对于智慧农业发展重点具体到县域智慧农业发展,《县域农业报告》给出几点建议:建设县域地理信息大数据采集管理平台;加快县域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积极推进无人农场示范;构建县域农产品智慧供应链系统;统筹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发展。
根据《“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智慧农业迈上新台阶,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7%,农产品年网络零售额超过8000亿元,建设100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认定200个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这是 ‘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是聚焦行业发展需求,提升农业生产效率。”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就《“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答记者问时称。


来源:第一财经


相关资讯

  • 【数字农业】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农业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农业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渗透推动了数字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发展质量。(一)虚拟植物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植物在三维空间中的生长发育过程。虚拟植物能够精确…

    2023/2/7 10:26:59
  • 2022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发布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农发〔202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机关各司局、派出机构,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各直属单位:   …

    2022/3/10 10:26:38
  • 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指南

    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指南(试行)中共江苏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8月前 言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

    2022/2/21 11:28:59
  • “数字乡村”开启乡村振兴新动能

    2018年数字乡村战略提出以来,经过三年发展,数字乡村政策体系、建设体系逐渐成熟。今年1号文件将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并成立国家乡村振兴局进行规划设计指导,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于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什么是数字乡村?数字乡村如何与乡村振兴结合?本编辑部…

    2021/3/2 10:45:13